【摄影师手记】
访问原始页面: 【岛遇】抖音东北范one合集【216P 63V】
“咔哒”一声快门落下,海风把咸味的雾吹进镜头,我隔着取景框看见东北范one把羽绒服往肩上一甩,像把整片黑土地的飒爽也披在了身上。那瞬间我就知道,《岛遇》这组216P+63V的体量,绝不是简单的“打卡式”拍摄,而是要把她骨子里的那股“东北劲儿”和南方小岛温润的调子狠狠撞在一起,让看的人在冷热反差里一眼上瘾。
先说景。我们选了平潭尽头一处少有人至的礁石湾,黑岩被潮水磨得发亮,像一整面天然反光板。日出前40分钟,天边是冷钴蓝,我把一盏300W便携灯藏在石缝里,打出一圈低色温镶边,让模特的侧脸先被“冻”住;等太阳跳出海平面,再把色温调到5600K,一层金橙盖上去,冷暖对峙,恰如她对镜头的态度——一半是冻梨般的脆生,一半是烤地瓜似的绵软。
服装上,东北范one坚持带了三件“本命单品”:东北碎花夹棉睡衣、重工刺绣貂绒外套、以及一条印着“老雪花”LOGO的复古运动裤。我原本担心碎花+礁石会突兀,结果她把睡衣当外搭,袖口随海风翻飞,碎花被晨光一照,竟像把东北早市的烟火气直接搬到了海岸线上。貂绒外套则留在夕阳段,赤色霞光打在车厘子色的绒毛尖,每一根毛流都在发光,贵气与野性并存,谁还敢说“貂”只能配雪原?
拍摄间隙,她习惯把耳机塞进耳朵,放的是老式DJ版《野狼Disco》。律动感一来,她肩膀自动跟着beat微颤,我不用喊“给点情绪”,镜头里就已经有故事。63条小视频里,最出圈的是那段0.8倍速慢放:她抬手把耳机分给我一只,眼角弯成月牙,背景浪头正好炸成碎银。评论区全在刷“这谁顶得住”,可只有我知道,那条视频前后只拍了两遍——天生的卡点体质,不服不行。
216张静态里,我个人最爱编号IMG_1847。那天突发六级阵风,她站在防波堤尽头,背对镜头张开双臂,夹棉睡衣被吹成一只饱满风筝。我蹲低角度,用24mm广角把天空、礁石、浪尾全部收进画面,人物只占画面下方三分之一,却让观者视线牢牢钉在她身上。后期没敢多动,只把高光压了-30,阴影提了+20,保留风割皮肤的生疼感。有人私信说看到这张照片“闻到了海盐味”,我想这就是东北范one的魔力:把遥不可及的“东北”与“海岛”两个关键词揉碎,再重新捏成一颗薄荷味奶糖,谁含谁上头。
再说说她的“反差杀”。镜头外,她是典型东北女生,嗓门亮、笑声脆,一句“嘎哈呢”能把全组人喊得精神;可只要取景框一亮,她立刻收声,眼神从篝火变月光,温柔得能掐出水。拍到最后一套泳衣look,海水已经凉到刺骨,她咬牙走进齐腰深的海里,嘴唇冻得发紫,却在我举手比“OK”的瞬间扬起眉毛,嘴角勾出“我赢了”的弧度。那张原图直出,皮肤被冻得透粉,像给整组画面加了一层冰透滤镜,后期师直呼“省了大把调色时间”。
很多人问,“岛遇”到底遇的是什么?我的答案是:遇的是南北气候的化学反应,遇的是碎花睡衣与浪花的联名,更是遇见了东北范one身上那股“说干就干”的冲劲。216P+63V不是冷冰冰的数字,而是她把“东北范”三个字写进海风里的笔画。下次如果她在抖音更新定位到“某某岛”,别犹豫,赶紧先把流量充好——因为你永远猜不到,她下一秒会不会穿着大棉裤直接跳进蔚蓝里,再把整片海染成滚烫的东北底色。